六中全会以制定修订两个文件稿为重点专题研究全面从严治党。为何作出这一部署?习近平在说明中讲了三方面考虑,首先就是完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如今,中共没有满足于在治党方面已经取得的成绩,而是继续推动全面从严治党走向更加深入。国际舆论也被中共这种从严治党永不停歇的决心所触动。
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制定一个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修订党内监督条例,时机成熟、条件具备,要求迫切,意义重大。
中共十八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2日发布,新华社当日刊发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关于《准则》和《条例》的说明。说明中透露,《准则》、《条例》都强调以高级干部为重点。
十八届六中全会公报对营造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提出了全面要求,开创了党的建设新格局和新境界。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对全面从严治党有许多论述,公报内容与之一脉相承。
习近平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不移抓好各项重大改革举措,既抓重要领域、重要任务、重要试点,又抓关键主体、关键环节、关键节点,以重点带动全局,把各项改革任务落到实处。
31日,十八届六中全会文件起草组成员、中央政策研究室邓茂生、中央党校教务部主任谢春涛做客中国记协新闻茶座,就“十八届六中全会的重要成果”话题与中外记者进行交流。两位嘉宾称,确立“习核心”反映党心民意,可谓水到渠成。
27日六中全会公报公布后,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表示,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深入贯彻全会精神,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向基层延伸,藉严格执纪落实到全体党员。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于2016年10月24日至27日在北京举行。
28日下午,中央宣传部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中国共产党十八届六中全会情况。针对“选择性反腐”的说法,中纪委副书记吴玉良用“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来回应。
28号下午,中央宣传部举行新闻发布会,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组织部和宣传部介绍中国共产党十八届六中全会的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中国共产党十八届六中全会顺利闭幕,外媒表示高度关注。有分析称,作为十九大之前召开的最后一次中共中央全体会议,这次全会将为十九大“护航”。
10月24日至27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在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中引起热议。
人民日报客户端10月28日消息,十八届六中全会10月27日闭幕。会议公报中的一个新提法引人注目:“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
中共十八届六中全会27日闭幕,会议主要讨论了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问题,外媒表示高度关注。有分析认为,此次会议将推进反腐制度化,成为增进全体党员对党忠诚度的良机。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于2016年10月24日至27日在北京举行。全会由中央政治局主持。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习近平作了重要讲话。
10月24日至27日,中共十八届六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内地官媒人民日报海外版发表评论总结过去四年中国共产党在党建方面的成绩,展望六中全会称全面从严治党,在创新中前进。
中国共产党十八届六中全会于24至27日在北京召开,会上提出的研究全面大问题,制定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修订《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
国家行政学院专家竹立家在接受香港卫视电话采访时表示,六中全会将是反腐败从治标向治本方向转化的重要标志,全会要通过的两份文件都是党内制度形成的主要形式。
十八届六中全会27日闭幕,按照惯例,当天将发布全会公报,会后择日发布全会通过的《决定》全文。著名学者、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在接受大公报专访时表示,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基于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严峻复杂形势的分析判断,吹响了新时期中国反腐的时代号角。
十八届六中全会于24日至27日在北京召开,将聚焦“从严治党”。分析认为,会议将总结并肯定十八大以来的反腐成果,通过审议两份重要文件,推动反腐制度化、规范化,进一步牢固国家主席习近平的执政权威,部署明年十九大换届工作。
下级官员把对于党纪国法的遵守,让位于对领导意志的屈从;面临组织调查方觉辜负了老母亲的嘱咐……电视片《永远在路上》第八集《标本兼治》中,通过再现蒋洁敏、刘铁男、谭栖伟等人的违纪违法过程发出警示,只有时刻把党纪国法装在心里,守住思想防线不突破、纪律底线不逾越,才能不负人民重托。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将研究全面从严治党重大问题,制订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这在我们党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标志着全面从严治党向制度化方向纵深发展,具有重要里程碑式的意义。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于10月24日至27日在北京举行。国外主流媒体连日来对会议进行了报道,其中反腐议题成为关注焦点。
新形势下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必须以党章为根本遵循,坚持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组织路线、群众路线。
正在北京召开的中共十八届六中全会任务之一是审议《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将对反对腐败、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律、维护中央权威、保证团结统一等内容作出规定。这是继1980年之后,时隔36年中共再就“政治生活”问题制定顶层的约束性文件。
十八届六中全会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加强党内监督的创制成果,必将对建构全面从严治党的制度体系、确保全面从严治党战略的持续有效推进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本次会议一大重点是修订《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这将是一部关乎从严治党的根本性文件,总结十八大以来有关治党实践经验,对监督授权、监督责任、权力运行等重大问题作出界定,尤其是明确划分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构筑党内监督的制度笼子。
十八届六中全会于10月24日至27日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研究全面从严治党重大问题,制定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修订《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对此,老挝学者波西说,中国共产党把严肃党纪作为党的建设的中心任务,在任何时候都坚持走群众路线,对此他非常支持。
专家预料,此次修订将首次把同级纪委对同级党委特别是常委的监督纳入条例,并会在双重领导体制上有所突破,将人权、事权部分上收,以上级纪委领导为主,改同体监督为异体监督,致力“形成科学的权力结构”,特别是要通过推行试点,落实监督条例,全面从严治党、全面深化改革。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从严治党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打虎拍蝇、建章立制,极大振奋了党心民心。但在这种态势之下,也有人感到这几年对党员干部的要求太严了,不可能持续下去,力度该“收一收”、节奏该“缓一缓”了。全面从严治党到了能“松一松”的时候了吗?
24日在北京开幕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六中全会,虽然是一次闭门会议,却让世界看到中国领导层将反腐进行到底的坚定决心,看到这个走过95年风雨的政党保持队伍先进性的迫切愿望。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研究部署全面深化改革,四中全会研究部署全面依法治国,五中全会吹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冲锋号。正在召开的六中全会将会有哪些看点?
党内监督的任务是确保党章党规党纪在全党有效执行,维护党的团结统一,重点解决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全面从严治党不力,党的观念淡漠、组织涣散、纪律松弛,管党治党宽松软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适应新的形势任务对我们党提出的新要求,习近平同志对加强党的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
历史在见证,人民在期待。2016年10月24日至27日,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将在北京召开。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全面从严治党作出全面系统战略部署,将在党的建设光辉历程中,镌刻下时代经纬,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迈向更加广阔的新天地。
中纪委官网发布的消息显示,“八项规定”实施近4年来,全国已累计查处违反规定问题13.9万余起,处理18.7万余人,给予党纪政纪处分9.1万余人。
10月24日,十八届六中全会在北京召开。重磅会议到来,将有哪些人参加?六中全会要干啥?前五次全会有何重大部署?小编带您脑补关于六中全会应该知道的那些事儿。
十八届六中全会的主要议程涉及四个方面:中共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报告工作,研究全面从严治党重大问题,制定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修订《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
作为新一届党中央紧抓从严治党工作的一大“利器”,巡视制度近年来在打虎拍蝇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十八大以来这些中央委员和中央候补委员“落马”,中央委员是蒋洁敏、李东生、杨金山、令计划、周本顺、杨栋梁、苏树林、王珉、田修思、黄兴国等;中央候补委员则包括李春城、王永春、万庆良、陈川平、潘逸阳、朱明国、王敏、杨卫泽、范长秘、仇和、余远辉、吕锡文、李云峰等。
“中共贪官的哭泣和忏悔”“贪腐丑闻的惊人细节遭曝光”近日成为国际上很多媒体涉华报道的重点。“反腐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一部纪录片讲述了反腐的性复杂、深刻性,而即将召开的中共高层会议又让人们对“从严治党”有了更深的解读和更多的期待。
六中全会将审议通过的文件,对关乎政党发展之权力授予、行使和监督等标准起指导作用。六中全会根据十八大以来治国理政实践,对政治生活、党内监督做出新规范,将从顶层更好地织密监督约束权力的制度笼子。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集中领导体制回归常态,中央全会定期召开,研究党和国家层面的重大问题。从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到2011年十七届六中全会,总共召开了7次六中全会。
由中央纪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8集大型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在央视综合频道黄金时段播出前两集,受到广泛关注,引起强烈反响。
省部级落马官员的现身说法,办案人员、专家学者的解析,向人们透视着党内腐败衍生的危害和根源,为六中全会从严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强化党内监督力度做好舆论准备。
中国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期,这是因为,当前改革需要解决的问题格外艰巨,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如何啃下这些硬骨头,在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中,中央深改组无疑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全面”就是管全党、治全党,面向8800多万党员、440多万个党组织,覆盖党的建设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各个部门,重点是抓住“关键少数”。中国共产党最重要的执政基础就是民心,人心向背是最大的政治。
历届六中全会肩负一大重要任务,就是敲定下一次党代会有关事宜。如五年前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召开党的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决定十八大于2012年下半年召开。今次十八届六中全会,则将正式将十九大搬上中央全会。
这次六中全会可能会给中国外交,带来思想和人事领域的新变化,为明年中共十九大的召开铺路,届时中国外交可能会正式迈进新的阶段。中共的六中全会和美国总统大选巧合在2016年的最后一个季度,这种全球两大权力中心内部的同时震动,必将产生强烈共振,深刻影响东亚国际关系的长远发展。
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基础。在“七一”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严肃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
六中全会将要审议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根据新的形势、新的任务,从制度和法规层面为大家划出硬杠杠,会更有约束力和震慑力。从另一方面看,将要求说明白,给大家白纸黑字以明示,也是一种正面引导,必将提高管党治党的效率。
一般而言,全会聚焦的主题,与当时的形势有关,也体现了中央主要领导的注意力所向。专家普遍认为,六中全会专题研究从严治党的时机已经成熟。
目前尚不清楚将修订哪些准则,但位于北京的政治分析人士、历史学家章立凡说,新准则对党员来说可能更为严格。即将举行的六中全会是在明年秋天十九大前召开的重要会议。
中国共产党将举行一次关键会议(中共第十八届六中全会),目标是修改党的纪律条例。目前,北京仍在进行一场旨在铲除根深蒂固的腐败的斗争。此类会议正式名称叫全体会议,通常每年举行一次,属于中共最重要的会议,往往制定未来几年的重大政策。